博铭维技术管道检查机器人重塑地下管网运维生态
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,地下管网作为城市运行的“生命线”,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安全与居民生活质量。然而,传统管网检测手段存在效率低、精度差、安全隐患大等痛点,导致管网缺陷识别率长期低于60%,城市内涝、道路塌陷等事故频发。作为国内供排水检测技术的引领者,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“机器人+AI”双轮驱动战略,构建了覆盖“测、检、清、修”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并率先将三维地质空间管理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网运维,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科技动能。
一、技术破局:从“被动修复”到“主动预防”
博铭维技术自2014年成立以来,始终以“守护特殊空间”为使命,聚焦地下管网检测、修复及智能化管理领域。公司依托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研发实力,累计获得190余项知识产权,其中发明专利超30项,主导参编2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,服务全国3000余个成功案例,技术成果覆盖排水、供水、燃气、供热等全类型管网场景。
其核心优势在于将机器人技术与AI算法深度融合:
检测环节:通过高清潜望镜、爬行机器人、声呐设备等实现“空天地”立体化探测;
分析环节:AI管网运维平台可自动识别裂缝、错口、脱节等缺陷,定位误差小于2厘米;
修复环节:紫外光固化修复设备实现非开挖施工,单次修复效率提升3倍;
管理环节:三维地质空间建模技术可实时模拟管网应力变化,预测塌陷风险。
在深圳福田区雨污分流工程中,博铭维的PEEK青春版潜望镜单日完成1.2公里管道检测,缺陷识别率提升至85%;在杭州西湖景区管网改造中,DOLPHIN-L5机器人穿越3处弯曲管道,数据采集效率较传统设备提高3倍,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实战价值。
二、产品矩阵:精准匹配全场景需求
针对不同管网工况,博铭维推出差异化产品组合,形成“潜望镜+机器人+AI平台”的三维攻势:
1.PEEK系列高清无线潜望镜:井口检测的“千里眼”
PEEK青春版:搭载210万像素摄像头,支持30倍光学变焦+12倍数字变焦,适用于DN150-3000mm管径的快速普查。其定向WIFI无线传输技术可穿透10米水层,碳纤维伸缩杆实现轻量化操作,单电池续航2.5小时,满足野外连续作业需求。
PEEK 2S PLUS:升级至400万像素,36倍光学变焦+12倍数字变焦,配备专业级激光测距模块(最远探测100米),一键除雾功能可2分钟消除镜片温差起雾。在武汉排洪渠检测中,该设备精准定位3处管壁裂缝,为抢修争取黄金时间。
PEEK 7:便携式设计集成400万像素高清镜头,支持32倍光学变倍+12倍数字变倍,配备10盏LED灯(近/中/远三档调光),可对市政排水管道、箱涵、隧道进行近中远距离全场景检测,续航时间达6小时(双电池交替)。
2.DOLPHIN-L5管网检测机器人:狭窄管道的“特种兵”
针对DN200mm以下小管径检测难题,DOLPHIN-L5采用高强远光照明与双摄系统(前置+侧视摄像头),可清晰捕捉管壁微小裂纹。其模块化升降架支持快速拆卸,便于通过检查井搬运;四轮独立驱动设计可攀爬15°斜坡,在杭州西湖景区项目中成功穿越3处90°弯管,数据采集完整率达98%。
3.智能修复设备:非开挖施工的“革命者”
PHOENIX-180C紫外光固化系统:全球首款数字化集成修复设备,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组装,单次修复长度可达150米,固化时间缩短至30分钟,较传统工艺效率提升5倍。
HIPPO系列清淤机器人:国内首款可进入DN600管道的小型机器人,配备高压水枪与螺旋绞吸装置,淤泥清除率超95%,避免人工下井作业风险。
三、生态构建: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制定
博铭维的技术影响力已超越产品层面,逐步向行业生态延伸:
产学研合作: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国内首个管网大数据AI实验室,开发出基于深度学习的管网缺陷自动识别算法,准确率达92%;
全球化布局:通过欧洲子公司NSP3CT.PRO推广高端品牌,产品进入德国、法国等10余个国家市场;
标准引领: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《城镇排水管渠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》等5项国家标准制定,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。
四、未来展望:数字孪生赋能城市韧性
面向“十四五”城市更新需求,博铭维正加速布局数字孪生技术,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管网压力、流量、水质等数据,结合AI算法构建三维地质空间模型,实现管网健康状态的动态预测与预警。例如,其城市内涝在线预测系统可提前48小时预警积水风险,为应急调度提供科学依据。
从“看不见”到“看得清”,从“事后救火”到“事前预防”,博铭维技术以创新为刃,破除了地下管网运维的千年难题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,这家以“守护特殊空间”为初心的科技企业,正用机器人与AI的交响曲,谱写着城市宜居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