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BQ-从被动抢险到主动预防:博铭维管网健康监测打造行业新范式
长期以来,我国城市管网运维普遍处于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的被动抢险模式。其核心痛点在于:检测数据严重滞后,一次全面的管网普查周期可长达3个月,无法及时反映管网状态变化;缺陷定位依靠传统测量,误差动辄超过1米,给修复施工带来极大困难;应急响应机制缓慢,从发现事故到组织抢修平均需要12小时。这种滞后、粗放的模式导致小病拖成大病,使得管网事故处理成本占据了市政运维总预算的15%以上,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-会资源浪费。
博铭维致力于推动行业从“被动抢险”向“主动预防”的战略转型,打造管网健康监测新范式。在应急抢险场景中,DASHENG胶囊机器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其无动力漂浮设计和三轴增稳云台,可在湍急的水流中保持稳定拍摄。在郑州某地特大暴雨后的紧急排查中,它快速完成了12公里市政管网的检测任务,精准定位漏点和堵塞点,准确率高达98%,为抢险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。对于常态化的满水管道监测,OTTER-MINI管道声呐漂浮筏以其一体化超小型设计,轻松进入DN200管道,在南京秦淮河排涝工程的定期检测中,提供了分辨率高达1厘米的清晰声呐成像,实现了对水下隐患的无感排查。而HIPPO-600清淤检测一体机则代表了“防治结合”的先进理念。在成都某地治理项目中,它一边检测管道缺陷,一边同步完成淤泥清除工作,施工效率提升40%,一次性解决了检测与清淤两大难题。
博铭维的创新远不止于单台设备。其打造的“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孪生平台”是实现“主动预防”的智慧大脑。该平台通过布设物联网传感器,实时采集管网流量、压力、水质等数据,并与机器人检测的几何信息相结合,在虚拟空间中构建一个完全一致的数字孪生体。通过对这个孪生体进行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模拟,可以预测管网健康趋势,提前发出风险预警,将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0%,真正变“事后补救”为“事前预警”。此外,其先进的紫外光固化修复设备已占据华南市场35%份额,形成了“精准检测-快速修复”的完整闭环解决方案,全方位守护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安全。